
阿怪總監
品牌創辦人 暨. 音樂影像總監
在許多人心中,阿怪總監是一個很會「把情感變成聲音」的人。 他的工作,看起來是在寫歌、製作、錄音,但實際上,他做的更像是一種翻譯—— 把人心裡那句「說不出口的話」,翻成旋律。 阿怪畢業於美國洛杉磯 M.I. 音樂學院,擁有 IAP、MBP 雙證照。 他早期在華研國際唱片與洛杉磯 BrandX Records 裡工作, 參與製作 S.H.E、林宥嘉、倪安東、動力火車、炎亞綸等歌手專輯。 那幾年,他學到的不只是技術,而是「怎麼讓一首歌有靈魂」。 2016 年,他回到台灣創立了〈見怪不怪音樂 x 客製化歌曲〉。 他想做一件更真實的事——讓「素人也能擁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歌」。 那時候還沒人這麼做,他卻堅持:「如果音樂能替人說話,那每個人都該有一首歌。」 從一開始的小型錄音室,到後來每年幫上百對新人、家庭、朋友製作專屬歌曲, 這一路走來,阿怪像是在寫別人的故事,也在紀錄自己的。 他常說:「最感動的時候,不是作品上線,而是看到那個人聽到第一句歌詞時的表情。」 除了音樂,他也擅長影像。 2018 年創立〈見怪影像〉,帶領團隊為藝人與品牌拍攝 MV。 合作名單從楊丞琳、徐若瑄、鬼鬼、Lulu 到李千那、旺福樂團。 這些作品讓〈見怪不怪〉的音樂與影像,開始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他專精於流行與 R&B 曲風的製作,也懂得如何讓錄音現場變得輕鬆。 客戶都說他「專業得像老師,又幽默得像朋友」。 跟他合作時,會覺得整件事很穩,但又不失樂趣。 有時他會一邊錄音一邊開玩笑, 但當你唱出那句真正關鍵的歌詞時,他的表情會立刻變得專注。 那一刻,你會知道,他真的在聽——不只是音準,而是你的心意。 這幾年,他持續推動「客製化歌曲」這件事, 把婚禮歌曲、感謝歌、紀念歌變得更有質感,也更接地氣。 從企劃、錄音、影像到上架,他親自把關每一個環節, 讓每首歌都能在 YouTube 上成為真實故事的一部分。 阿怪總監相信,一首歌不該只是背景音樂。 它應該能讓人被理解、被看見, 也因此,他用音樂和故事,一點一滴地讓世界變得更溫柔。

CAROL
品牌客服顧問
如果你跟 Carol 聊過天,你會發現她不是那種一開始就問你預算、問你風格的人。 她通常會先笑笑地問一句:「那你為什麼想做這首歌?」 然後你就會開始講——從你跟另一半怎麼認識、第一次吵架、 一直到那句一直沒說出口的「謝謝」。 等你回過神,才發現她其實都在聽,沒打斷過一句。 她其實是音樂影像出身, 有專業底子,卻不愛拿專業壓人。 遇到問題時,她會先幫你解決眼前的焦慮, 再慢慢讓整件事變得有秩序。 很多人合作過後都說: 「她不是那種只講流程的窗口,反而更像在幫我顧整個作品的人。」 很多人第一次找上門時,都覺得自己不會表達、怕講錯話。 Carol 會說:「沒關係,先隨便聊聊就好。」 她總能在你一句「好像沒什麼啦」的故事裡,聽出真正的重點。 有時是一個表情、有時是一段回憶, 最後都會變成歌裡最讓人雞皮疙瘩的那一句。 所以很多客戶在聊完後都會說: 「我本來只是想做一首歌,結果被挖掘出好多沒想 過的情緒。」 這就是 Carol。 她不是小編,也不是只幫你處理流程,她是在幫你找到那句「你真的想說的話」。 而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那句話變成一首你一輩子都想聽的歌。

Caleb老師
音樂創作人 / 製作人 / 錄音師
Caleb 是那種第一眼看起來很客氣、甚至有點靦腆的人。 他講話輕輕的、態度總是很禮貌, 但當你聽過他做的音樂,就會知道—— 這個人一點也不普通。 他能做的風格非常廣。 溫柔的抒情、乾淨的 R&B、甚至爆裂的搖滾, 在他手上都能變得剛剛好。 有時候我們也會開玩笑說, 「Caleb 的音樂比他本人還外向。」 錄音的時候,他是那種會陪你慢慢來的老師。 不會催、不會批評, 只會用一種讓人安心的語氣說:「我們再來一次,我幫你抓。」 就這樣,原本緊張的客戶,也會開始笑出聲、越唱越好。 很多人錄完都說—— 「他真的超溫柔,完全沒有音樂人那種距離感。」 不過你要知道,這個看起來溫柔的男人, 私底下是個對作品超級要求的「製作狂人」。 他常常自己默默加班、反覆聽同一段, 只為了那幾秒鐘的情緒能更準一點。 他不在意別人聽不聽得出差別, 他只在意,「這首歌,會不會讓人真的被打動」。 Caleb 不多話, 但他做的每一首歌都在說一件事—— 音樂該被用心對待。 而他,就是那個會讓每個音符都有情緒的人。

MiNA老師
音樂創作人 / 錄音師
Mina 是那種一坐到鋼琴前,整個空氣就會變安靜的人。 她從小學古典音樂長大,長年站在舞台上演奏, 習慣讓每一個音符都乾淨、準確、充滿呼吸。 她自己笑說,小時候每次上台臉都超臭, 但只要開始彈,整個人就會變得柔軟。 或許正因為這樣,她寫出來的旋律總是特別有溫度—— 聽起來不華麗,卻有一種能讓人慢慢靠近的安靜力量。 身為鋼琴老師的她,對「旋律要美」這件事有著近乎固執的要求。 每次在創作或錄音引導時,她都會細心地陪著客戶, 從呼吸、語氣、甚至每一個字的情感開始, 一點一滴地幫對方找到最自然的狀態。 很多客戶錄完都會說:「Mina 老師真的會讓人放鬆,像被照顧一樣。」 除了會寫、會教,她的聲音更是一種驚喜。 乾淨、透明、卻帶著溫度。 不論是 Demo 還是正式代唱,只要有 Mina 的歌聲, 那首歌就會突然多出一層「人味」—— 像冬天的陽光,不燙,但能照進心裡。 她總是帶著微笑(或是那個傳說中不太笑的臭臉), 用最友善的態度陪大家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她不多話,卻能在音樂裡說盡所有溫柔。

RYANH
編曲專家
如果你聽過我們的歌, 那種會讓人突然靜下來、想起某段回憶的旋律, 大多都出自 Ryan 之手。 他是團隊裡的編曲人、製作人, 但大家更常說,他是那個「能把情感變成聲音的人」。 無論是一句平淡的故事、或只是客戶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在他手上,最後都會變成一首能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歌。 Ryan 對旋律的敏銳度幾乎像直覺。 他能在對話中聽出一個人情緒的節奏, 然後把那個情緒放進鋼琴、弦樂, 一點一滴地鋪出那種「剛剛好能讓你鼻酸」的聲音。 他的工作習慣很簡單——準、快、細。 不拖、不亂、不誇張。 在別人還在反覆調整的時候, 他早已完成一個準確得讓人意外的初稿。 但他從不把「效率」當成炫耀的事, 因為他真正重視的,是作品裡那個能觸動人的瞬間。 他參與的作品都是經典大作,包括: 《愛情鐵人》、 《未來》等每一首都像是一個溫柔又誠實的故事, 沒有誇張的情緒,卻能讓人一聽就懂那份真心。 Ryan 不太多話, 但當你聽完他做的歌,就會明白他的語言—— 是旋律,是空氣間的節奏, 也是一種「不用多說,就能被理解」的溫度。

更多創作者
各種風格的駕馭者
◆ 西瓜糖-內斂的創作者,擅長用溫柔的語氣寫出細膩的情歌。 ◆ 簡艾-理性思考的創作風格,總能寫出你沒發現卻深有共鳴的情境。 ◆ 三分糖-浪漫派創作者,他的歌像在你面前說話一樣,充滿畫面感。 ◆ 馬奈-旋律技術型行者,擅長用最貼合你聲線的旋律,打造專屬音樂。 ◆ Bryan-沉穩的故事詩人,默默地用你的經歷轉化出最深層的情感文字。 ◆ 章牧之-文青系創作者,風格乾淨、詞意細膩,善於用文字捕捉情緒的邊界。
.png)
